鸡尾酒约起源于19世纪, Jerry Thomas在1862年发表的 BAR-TENDER’s GUIDE or HOW TO MIX DRINKS之中奠定了鸡尾酒理论的框架。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,无论是烈酒行业,还是人们对于酒的认识,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。而鸡尾酒作为一种关于混合与风味的技艺,从本质上就无法严格分类。无论是按照基酒、杯型、制作方式来区隔,对于普通消费者的意义都不大。
更有意义的方式,是按照“家族(families)”对鸡尾酒来进行归类,虽然仍然无法做到全面,学界对于具体类别也有不少争议,但对于“家族”的了解,有助于大家明白鸡尾酒的谱系与脉络、不同鸡尾酒之间的关系,进而明确自己的喜好,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鸡尾酒配方的创作过程。以下的“家族”分类,是基于Gary Regan和Paul Clarke的成果,再结合鸡尾酒界的现状,做出的增删与总结。

Pisco Sour
来源:drinksss.com
酸类(Sour)
基酒+酸(柠檬、青柠、西柚等柑橘汁)+甜(糖或利口酒)。Sour这一类别其实有许多变体,例如将糖替换为红石榴糖浆,就得到了“黛西(Daisies)”,换为菠萝汁则得到“菲克斯(Fixes)”。而Crusta这一起源于新奥尔良的古老配方以使用橙味利口酒(triple sec,curaçao等)著称,逐渐演变出了许多世界名作,例如“侧车 Sidecar”、“玛格丽塔 Margarita”和“大都会 Cosmopolitan”。
代表酒款:戴其利 Daiquiris、威士忌酸 Whiskey Sour、玛格丽塔 Margarita
高球类(Highball / Fizz)
加入了汤力水、苏打水、干姜水、可乐等汽水的鸡尾酒。当然,也有观点认为加入了糖与柑橘汁的Fizz / Collins配方应该归纳到酸类鸡尾酒。
代表酒款:威士忌苏打 Whiskey Soda / Highball,金菲兹 Gin Fizz,黑色风暴 Dark and Stormy
二重奏、三重奏(Duos and Trios)
二重奏(Duos)为基酒+利口酒,而三重奏(Trios)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加入了奶油或奶油利口酒。
代表酒款:黑俄罗斯 Black Russian、白俄罗斯 White Russian、阿拉斯加 Alaska
味美思类(Vermouth Cocktails)
使用了味美思(Vermouth)的鸡尾酒,一般来说,法式味美思较干,适合搭配金酒和伏特加,而意大利式味美思偏甜,通常配合威士忌或陈年朗姆酒。当然,例外也很多。
代表酒款:马丁尼 Martini,翠竹 Bamboo,曼哈顿 Manhattan

Bamboo
来源:Ingalls Photography, saveur.com
苦酒类(Amari-based cocktails)
使用了金巴利 Campari等苦酒的鸡尾酒,味觉体验丰富,例如草药、香料、柑橘等。
代表酒款:尼格罗尼 Negroni,金巴利苏打 Campari Soda,阿佩罗鸡尾酒 Aperol Spritz
香槟类(Champagne Cocktails)
加入香槟等起泡酒的鸡尾酒。
代表酒款:法式75 French 75,黑丝绒 Black Velvet
朱莉普类(Juleps / Smashes)
大量使用新鲜薄荷的鸡尾酒,春夏之交的首选饮品。
代表酒款:薄荷朱莉普 Mint Julep,Whiskey Smash

Mint Julep
热饮类(Hot Drinks)
顾名思义,热鸡尾酒,陪你度过漫长的冬夜。
代表酒款:爱尔兰咖啡 Irish Coffee,热托迪 Hot Toddy
提基类(Tiki)
以热带风格为主要特色,经常使用大量的热带水果果肉、果汁、利口酒,以及大量的冰。有趣的是,Tiki的概念并非源于热带国家,而是来自于20世纪30年代两位洛杉矶餐饮业者的市场营销策略,而其中一家餐馆Don the Beachcomber主打的其实是广东菜。
代表酒款:迈泰 Mai Tai,僵尸 Zombie,新加坡司令 Singapore Sling
潘趣酒(Punches)
历史悠久的类别,可冷可热,可浓可淡,但共同点是量大,往往都是为了大派对而准备。
代表酒款:北京 Infusion Room自创的Bath Punch和Low-Tea Pot等。
其他
包括许多曾经风靡一时又消逝的鸡尾酒品类,例如科伯乐 Cobblers;也有地位崇高,却真正难以归入以上类型的鸡尾酒,例如血腥玛丽 Bloody Mary等等。

Kenta Goto的樱花马丁尼
来源:MelissaHom, grubstreet.com
更多资讯添加
